相亲后学会在相处中了解
时间:2015/10/22 16:58:41 浏览:
次 分类:
最新产品
本刊9日刊登文章《相亲,可能成为剩男剩女们的“救赎”?》,引起读者热烈关注。如何看待“相亲热”?相亲复活,有没有其特定的社会原因?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对此给出了自己的见解。
相亲有婚姻快餐化的苗头
80后对于相亲,从排斥到慢慢适应,再到主动,最后是追捧,在观念上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安徽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陈俊峰对此表示,青年男女由于父母、朋友等外部压力,可能会对婚姻产生焦虑。如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,使可供恋爱的时空缩小,他们自然会选择相亲这一传统便捷的手段去相识、恋爱、结婚。
“青年男女一般是通过自由恋爱的方式找到伴侣。但是现在社会流动性很大,不具备稳定的恋爱条件,那么相亲不失为一个好办法。多元化的社会,恋爱也可以采用多种方式。”安徽大学社会学系博士杨雪云认为,相亲目的明确,彼此无意识地表现自己的优点,掩饰缺点,所以双方初次见面后,不要急着给对方下结论,学会在相处中了解彼此。
相亲的年龄为何提前?
对于80后急于相亲的现象,安徽阳光心健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江俊分析,80后的男女,如果他们的同龄人都结了婚,而自己还没有任何的恋爱迹象,即使他们不急,他们的父母也会着急,自然而然就会对他们造成压力。杨雪云博士也对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提出自己的看法:“社会舆论把‘剩男剩女’的年龄提前,这样会使他们自己或周围人潜移默化中把自己视为剩男剩女,心里出现焦虑。”
相亲的目的很明确
据安徽爱之桥联谊中心心理咨询老师宋辉介绍,现在很多80后把婚姻作为人生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,通过相亲可以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。合肥世纪缘婚介所负责人胡家凤对记者说:“过去的青年男女相亲,主要看重的是对方的人品。但是现在很多80后来我们婚介所登记,在填写的表格上,明确注明对方的月薪、学历、样貌等。”
相亲是中国文化传统
为什么相亲在东亚等国家较为普遍,而欧美国家却很少?江俊解释道:“欧美国家的生活方式较为开放,社交活动多,使得交往频率高,男女相识机会大,而东亚国家受儒家文化影响,女孩比较矜持,一般压抑情感,相亲是一个很好的相识方式。” 陈俊峰也认为,相亲是中国青年男女相识的传统手段,尤其在父辈中较受推崇。中国人的性格内敛,而欧美一般都有很强的独立意识。
发表评论共有0访客发表了评论
暂无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